侯国良
中文名:侯国良
国 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6年11月
职 业:画家
主要成就:2002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家”
出生地:黑龙江泰来
代表作品:《游子》《愿花常好》
侯国良
侯国良,1946年11月生,黑龙江泰来县人,祖籍山东。1968年去北大荒,1979年调入哈尔滨画院。曾任哈尔滨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文联委员,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市美协主席,曾任哈尔滨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一九九三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称号。2002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家”。
艺术风格
侯国良70年代初在北大荒幸遇贺友直先生。让他醉入连环画。这种讲故事、画生活、说人生、论是非的绘画形式,正可展示他对生活、对事态的感悟与注解。因此他至今还不肯放弃连环画。他创作了表现东北抗日联战斗生活的《李兆磷将军》在土黄的纸底上,运用浓黑的粗线,真实味十足的北方农人造型,实据再现的环境,展现出了一副浓烈、悲壮、抒情的黑土地画卷。之后,他又创作了萧红女士代表作《呼兰河传》的连环画。为此,他几乎遍读萧红全部作品、传略,数下呼兰城。深刻体味到了女作家当年的心境。换位于一个女子的眼睛,去北方农村,去审度旧中国的农民命运,去审度乡情秋草。在表现上一转前者画风,以纤细的线条、淡雅的色彩、土旧的底色,展现出这首凄婉的歌谣。其每一副作品都如独立画作传达出一种意境。他在生活中的厚积,薄发于此,将自己对乡间生活的体味,对农民世事的理解、同情与怨忿,对美好的憧憬与追求……融入《呼兰河传》创作之中。
侯国良以国画手段画连环画,意在使他的连环画、中国画创作熔为一炉,相映成趣。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着工笔画创作。他觉得,工笔画手段多、表现力强,通过深入刻画、色彩处理、情调把握,正可传达出他心中之境。80年代,他大多以北方乡村人物为题材,兼有动物、场景之作,似可归入他的田园诗创作阶段。90年代,他的思考转向立体空间架构。对民族旧事,对展现眼前的旧照片心动,对英法联军入侵、烧杀抢掠、国人木呆的情状……心颤;他想从旧城之门,审视我们自身命运,去寻找一个民族出路的答案。愚昧、落后的民族,必遭欺辱。这阶段他完成了《旧城洗练》中的《微观》、《辫子》、《玩鸟》等。这批作品较典型地体现了作为思想型作家的侯国良所展示在他创作中的丰富性。在绘画上,他紧紧把握这时期人物的丰富造型和形象趣味,并适当地给以艺术处理、夸张。但手法上又采取工细表现,辅染相应情调,增强作品的观赏性。
斗转星移,生活幻化。走过半生里程的人的心灵中,大多会升腾出美好、哪怕是曾经苦涩的情结。国良亦如此。近几年中,他多描写民国妇女,以寄寓往日的怀旧情感。如《家园》、《天香》、《花期》属这般心境的作品。在作品视觉上,更注重醇厚、精微、情趣、气氛的烘托处理。追求精而不滞、厚而不板,变形而不荒诞,最终达到意境美。又见国良在洒金纸上的一批唐诗小作。没有诗题的诗作,没有诗解的诗画。品读起来倒别有一种韵致,颇有画在诗外,诗在画中之感。细腻、精美,充分发挥了其连环画、工笔画的功力,足见国良匠意独到的治学心态。
审视一位成功艺术家的创作轨迹,他必于其生活修养、人品、心境相应。对生活没有感悟的人,也就不会有一颗至诚的心灵。麻木的心灵,不可能产生出摄人之作。对于国良的艺术生活是否可以用“成功”来评说,姑且不论,但他在用心感悟生活,用心灵与读者对话,则是真真切切的。
(冯远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画家)